
春秋战国时期持续了大约五个世纪,期间百家争鸣,涌现了大量的优秀人才。今天的人们大多不太重视这段历史,认为那是中国的“童年时期”。大家普遍觉得那个时代的思想过于简单,远不如后来的成熟复杂。然而,简单中有简单的力量,粗犷中有粗犷的风采,就像古希腊的艺术作品太原炒股配资,尽管没有后来的精细,但它们的气魄和力量是后来的作品无法比拟的。
今天我们要讲的是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——“崔杼弑其君”。在我看来,这个故事是整个春秋战国时期最动人心魄、最让人感动的故事之一。
这个故事讲述的是,齐国的国君齐庄公与大臣崔杼的妻子发生了私情。崔杼得知此事后,心生反叛之意,决定采取极端手段。于是,他精心设计,最终杀害了齐庄公,并自封为相国。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权力,崔杼扶持齐庄公的异母弟弟登上了王位。此举无疑是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,使得崔杼一跃成为齐国最有权势的人。
展开剩余56%虽然崔杼是个专横跋扈的权臣,但他对某些事情仍然保持一定的敬畏之心。比如,他对史官的笔和后人的评价非常在意。为了避免自己被后人指责,崔杼找来了当时的史官——太史伯,并吩咐他:“齐庄公是昏君,他现在已经死了。如果你把他写成暴病而死,我一定会重重赏赐你。如果你不听,看看我手里的剑。”
太史伯坚持原则,秉笔直书,写下了真实的历史。结果,他惨遭崔杼的毒手。太史伯死后,他的二弟太史仲继承了哥哥的位置(因为那个时期,史官职位是世袭的)。崔杼威胁太史仲说:“你的哥哥不听我话,我已经杀了他。如果你不听,你哥哥就是你的榜样!齐庄公是暴病而死的,必须这么写,听懂了吗?” 太史仲依然不为所动,秉笔直书,最终也被崔杼杀害。
接下来是太史叔(伯仲叔季),崔杼以为自己已经把两个哥哥都杀了,太史叔一定会屈服。然而,太史叔依旧在史册上写下了相同的一句话:“崔杼弑其君。” 崔杼暴跳如雷,再次将太史叔杀掉。
“太史一家”就这样被彻底灭绝了。另一位南史氏的史官听到此事后,便带着书简主动找到崔杼,仍然坚持写下事实:“崔杼弑其君。” 崔杼看到这份书简后大吃一惊,他知道这个南史氏已经下定决心,准备为自己的信念赴死。而此时,崔杼已经因为频繁杀戮而感到心虚,杀得手软了。面对这个主动送上门的人,他再也不敢下手杀人,于是只能默认了南史氏的写法。
发布于:天津市伍伍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